品味疆南

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
品味疆南-新疆的民俗民风“十八怪”

了解新疆的民俗民风“新疆十八怪” (一)

不到新疆不知十八怪!不是新疆人,你根本不了解!新疆地理特殊,每个地方风土民俗各不相同,而且千奇百怪。“新疆十八怪”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顺口溜,形容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新疆特色和民族风情。看完这“十八怪”会让你更加了解所不知道的新疆。

一、敬歌声不外卖

在新疆蒙古族人居住的地方,或者是碰巧见到蒙古族人喜庆的场合,你就很容易被他们热烈而独特的敬酒礼节深深吸引。蒙古族人的敬酒方式跟汉族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不同。他们敬客人喝酒,不讲什么客套话。他们一边唱歌、一边敬酒、即兴表演的方式,来表达对尊贵客人的诚挚、淳朴的感情。

每当远方的客人来临,他们首先会在敖包(又称“鄂博”,是蒙古族群众拜奉神灵的地方)或毡房中敬酒接风。这时,会有三五位蒙古族姑娘和歌手恭恭敬敬地站在你的面前,唱起优美动听的蒙古民歌,一曲既罢,她们就把手上放着酒杯的托盘,高高地举过头顶,半屈膝地献给客人满杯的美酒,然后又不停地唱着歌儿,直到客人把酒喝干,歌声才停下来。这些“敬酒歌”曲调婉转,歌声甜润、嘹亮。歌词充满了尊敬、祝福、吉祥的意思,让你情不自禁地躬身接过酒杯,即使你平时很少沾酒,这时也会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。

品味疆南-新疆的民俗民风“十八怪”
品味疆南-新疆的民俗民风“十八怪”

假如你已经知道蒙古族人的风俗,你此时就会学着蒙古族人的规矩,先用中指沾一滴酒弹向天空,以示敬天;又沾一滴酒弹向大地,以示敬地;再沾一滴酒弹向主人,以示忠诚;然后才举杯把酒喝干,以表示你对主人的尊敬和感谢。

二、吃的烤馕像锅盖

在新疆,无论你走到哪里,都可以见到“馕”。“馕”是维吾尔语,意思就是烤面饼。维吾尔人宁可一日无米饭,而不可一日无馕。在农村、集镇,几乎家家都有烤馕的馕坑,妇女个个都会打馕(新疆人把烤馕叫“打馕”)。馕坑就设在庭院或家门口,它是用掺入麦草或羊毛的黏土做成的烤炉,形状很像一口倒扣的宽肚的大水缸。

烤馕时,先将干柴放在坑内燃烧,把坑壁烧得烫热,然后将擀好的饼形面坯贴在坑壁上。擀面时可以根据需要擀出像圆凳子面大小的薄馕坯,也可以擀出像碗口大的小馕坯。馕坯上可以抹点食油、撒些芝麻、葱花,烤出的馕更脆更香。由于馕是烤熟的,含水份很少,在气候干燥的新疆,存放十天半个月都不坏;如果是油馕(揉面时和入食油),还能存放一个月左右,泡水变软,仍极好吃。所以维吾尔老乡出远门,会在腰上的布兜里装进几块馕;坐火车去内地,也常常带着一提包的油馕,一路当主食,省钱又方便.

品味疆南-新疆的民俗民风“十八怪”
品味疆南-新疆的民俗民风“十八怪”

维吾尔人吃馕有个很重要的规矩:无论吃什么样的馕,都必须先把每个馕掰成几片,大家一片一片地吃,绝不可以拿起一整个馕往嘴里啃,也不可以用刀子切开来吃。为什么呢?有人说,这是维吾尔族崇尚团结互助传统美德的表现,一个馕掰开大家吃,表示一家人一伙人同心同德,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。

三、鞭子底下谈恋爱

“姑娘追”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马上竞技活动。你如果来到天山、阿尔勒山中的牧区草原参观旅行,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同胞,会很乐意为你展示本民族的奇风异俗,让你一饱“姑娘追”的眼福。

“姑娘追”据说是上古“追姑娘”的风习演变而来,至今既是哈萨克人最喜爱的娱乐项目,又是小伙子找对象谈情说爱的好机会。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,一男一女搭成对儿。比赛分“去程”、“回程”两段。比赛开始,男女双双在去程上并辔徐行,这时,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及地向姑娘倾吐心曲,甚至调情挑逗,姑娘羞到耳根发烧也只能保持沉默。

品味疆南-新疆的民俗民风“十八怪”
品味疆南-新疆的民俗民风“十八怪”

到了终点,双双勒转马头进入回程的一瞬间,小伙子立即扬鞭催马,拼命逃奔,那温柔的姑娘忽然之间竟变成了个沙场女将,飞马猛追上去,一靠近小伙子,就挥鞭狠狠地抽打,这时小伙子是绝对不能还手的,如果这位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,自然会手下留情,只见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子,却总是落不到他的身上,即使是轻轻落在小伙子的身上,也只是她表达对小伙子情感的示意。如果那小伙子刚才言语轻佻,惹恼了姑娘,这时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“报复”一番,那连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,直打得小伙子抱头“鼠窜”,“丢盔弃甲”,狼狈不堪。此时赛场周围男女观众都会笑得前仰后合,还呐喊助威,大叫:打,打,打!这种游戏有时会激起一些大叔大婶们的兴致,也会相邀上马,玩起了“姑娘追”,回味年轻时候的风采。这一来,赛场的气氛就更加高涨了,那两位大叔大婶诙谐的表演惹得人们大笑到捂往肚子“唉呀,唉呀”的叫唤。这真是:哈萨克风俗实在怪,鞭子底下谈恋爱!(转载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到顶部